LTE Cat1与Cat4技术对比分析
时间: 2025-09-19      作者 : 深圳市昊华传感器技术有限公司

CAT1和4G技术的比较,更准确地说,是4G LTE网络中的不同终端类别(Category)之间的比较,其中最常见的就是将LTE Cat 1LTE Cat 4(及更高) 进行比较。

简单来说,可以把4G网络想象成一条高速公路,而Cat 1, Cat 4, Cat 18等就像是不同级别的汽车。

Cat 4 像是家用轿车:速度快,能上高速,能满足大部分日常需求(看视频、上网)。

Cat 1 像是经济型小货车:速度慢一些,但足够用,而且更省油、更便宜,适合拉货(传输数据)而不是拉人(看超清视频)。

下面我们从几个维度进行详细比较。

核心概念澄清

4G技术:指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是一个庞大的技术标准家族,定义了从网络架构到终端设备的所有规范。

CAT (Category):中文是“类别”。它特指在4G标准下,用户终端设备(UE) 的上行/下行传输速度能力的等级。CAT后面的数字越大,代表设备支持的速度上限越高,技术通常也更复杂、更耗电。

所以,Cat 1是4G技术的一部分,是4G家族中面向中低速应用的成员。

详细对比表格

特性维度

LTE Cat 1

LTECat4(及更高,如Cat6,12)

分析与解释

身份定位

4G 基础版 / 轻量版

4G 标准版 / 性能版

Cat 1是4G网络中的“经济适用型”终端,而Cat 4是早期4G手机的标配。

下行速率

10 Mbps

150 Mbps (Cat 4) 甚至 1 Gbps+ (Cat 18+)

Cat 4速率足以流畅播放1080P甚至4K视频,而Cat 1仅能满足语音、小视频、网页浏览等。

上行速率

5 Mbps

50 Mbps (Cat 4)

对于需要上传大量数据的应用(如视频监控),Cat 4优势明显。

功耗

Cat 1设计复杂度低,天线数量少(通常1根接收天线),因此非常省电,适合电池供电的物联网设备。

延迟

 (与Cat 4相当)

两者在网络延迟上表现接近,都能满足实时性要求较高的应用。

复杂度与成本

 (芯片复杂度低,集成度高)

Cat 1模组价格低廉(现已接近2G模组价格),硬件设计简单,是其最大优势之一。

移动性

支持

完美支持

两者都支持高速移动下的无缝切换,适合车载等场景。

语音功能

支持 (VoLTE)

支持 (VoLTE)

两者都支持基于4G网络的高清语音通话。

主要应用场景

物联网(IoT)、共享经济、智能穿戴、POS机、低速车辆追踪

智能手机、平板电脑、高清视频监控、移动热点、车载娱乐系统

Cat 1服务于“物”,Cat 4服务于“人”。

核心结论与如何选择

1、选择 LTE Cat 1 如果:

您的项目符合以下大多数条件:

Ø 物联网应用:设备是“物”而非“人”,不需要高速上网。

Ø 数据量小:仅需传输传感器数据、指令、位置信息等小数据包。

Ø 对成本敏感:要求模组和整体解决方案价格尽可能低。

Ø 对功耗敏感:设备由电池供电,需要长期待机(如数月甚至数年)。

Ø 需要移动网络覆盖:依赖4G广覆盖的优势,且需要语音功能(如共享单车、智能报警器)。

典型场景:智能水电表、共享单车/充电宝、智能烟感/井盖、资产追踪、智能穿戴。

2、选择 LTE Cat 4(或更高) 如果:

您的项目符合以下大多数条件:

Ø 高速数据需求:需要传输视频流、大文件或进行高速互联网访问。

Ø 用于消费电子:产品是给人用的,如手机、平板、MiFi设备。

Ø 实时交互性强:如高清视频会议、在线游戏、远程实时控制。

Ø 对功耗和成本不敏感:设备通常有固定电源或可频繁充电。

典型场景:智能手机、平板电脑、高清行车记录仪(实时上传)、移动支付终端(高级版)、车载信息娱乐系统。

补充:Cat 1 与 Cat 1 bis

在讨论Cat 1时,还会经常听到 Cat 1 bis 这个概念。它的性能和Cat 1完全一致,主要区别在于:

Cat 1:需要2根接收天线。

Cat 1 bis:只需1根接收天线。进一步降低了模组复杂度、尺寸和成本,特别适合对空间要求极严苛的小型设备。

总结

技术

角色

优势

劣势

最佳用途

LTE Cat 1

4G 物联网主力军

成本低、功耗低、网络覆盖好、支持语音

速率较低

中低速、广覆盖、低功耗的物联网场景

LTE Cat 4+

4G 移动宽带基石

速率极高、体验好

成本高、功耗高

消费电子、高速移动宽带应用

总而言之,Cat 1不是用来替代Cat 4的,而是4G网络下,对高速率应用(Cat 4)和极低速率应用(如NB-IoT)之间空白地带的完美补充,是推动2G/3G退网后物联网大规模连接的主要技术力量。